南宫·NG28(中国官网)-做可持续的未来网站

关闭
绿色“转身” “碳”寻新机 泰安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焕发新图景
作者:小编 日期:2025-04-26 点击数: 

  踩着春天的鼓点,泰安上下处处升腾着项目建设的热潮。新泰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内,山东德普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二氧化碳高效合成碳酸二甲酯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项目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在这里,二氧化碳有了新用途,被“捕捉”后高效利用,转化为锂电池电解液溶剂主要原料——碳酸二甲酯。

  “每生产1吨碳酸二甲酯可消耗二氧化碳0.49吨,年产20万吨碳酸二甲酯便可消耗二氧化碳9.8万吨,同时我们还创新酯交换法,比起传统工艺全过程减排二氧化碳45万吨,相当于植树1.4万公顷,碳中和利用效果明显。”公司副总经理张弘治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二氧化碳—新能源、新材料等高附加值基础化学品”的负碳产业链,填补行业内二氧化碳大规模高效资源化利用的技术空白。

  绿色低碳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一道必答题。在泰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66.8%;全市在建在运储能装机超过500万千瓦,居全省首位;关停低效小煤电机组4台、容量8.8万千瓦,全市能耗强度、煤炭消费同比大幅降低……

  自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以来,泰安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面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碳”寻发展新路径,高质量发展持续向上突围,经济社会焕发出新图景。

绿色“转身” “碳”寻新机 泰安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焕发新图景(图1)

  在石横特钢集团有限公司零碳智慧管控中心,每分钟可生成、监测47.9万个核心数据,巨型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勾勒出传统钢企的“数字生命线”。

  开发“石特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转智改项目280个;利用固碳减排钢化联产技术将钢厂煤气转化为甲酸,年减少碳排放30万吨……石横特钢“智能化+绿色化”的转型路径,正是泰安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迈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的生动缩影。

  依靠科技创新加速实现动能转换,泰安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齐头并进,既守牢根基,又推动产业结构向新迈进。

  按照《泰安市“十强产业”行动计划》,我市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文化旅游等“十强”产业通过技改升级、数字赋能等,持续发展壮大,撑起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骨架”,成为绿色低碳转型的“主引擎”。2024年,全市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9.1%,规上工业煤炭消费量较2020年同期下降10%左右。面对新旧动能转换中的堵点卡点,我市加强重大产业技术攻关,4个省级攻关项目获批资金2050万元,资金额创历年新高;7个项目入选省新一批产业攻关项目,数量居全省第三位。

  着眼未来,以新促转,随着“泰安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入轨,东方空间商业运载火箭、英视盛华卫星星座、乾堃火箭综合试验中心等一个个新质生产力项目相继落地建设,泰安卫星互联网、运载火箭、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也从无到有、突出重围。

绿色“转身” “碳”寻新机 泰安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焕发新图景(图2)

  在宁阳化工园区,腾空架起、纵横有序的公用管廊犹如“主动脉”将化工企业连接为一个整体,晋煤明升达将合成氨输送给华阳迪尔生产硝酸,华阳迪尔将硝酸输送给华鸿化工生产硝基苯……园区内原材料供应实现隔墙配套、循环利用,形成绿色、南宫28娱乐平台高效、高端“产业生态圈”。

  如今,循环经济、链式思维驱动着我市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集群加速崛起。2024年,我市成功争取盐穴储能储气入选省未来产业集群,岱岳区功能纤维及复合材料获评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3个集群入选省特色产业集群,3个集群入选全省首批支柱型雁阵集群,通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协作,形成梯度发展的产业格局,各自发挥比较优势,提升整体竞争力,共筑绿色发展新高地。

  在肥城经济开发区,全球单机规模最大的66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示范电站项目现场施工繁忙。项目建成后,储存在盐穴内的压缩空气将在用电高峰期时释放,带动发电机源源不断产生电能,年发电量可达8.7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80万吨。相比过去,该项目团队新攻克了超临界蓄热蓄冷等4大“卡脖子”难题,使得项目的能量转换率达到75%,成本下降20%以上。

  “从最富特色、最具潜力、最有优势的储能产业入手,泰安聚力构建以抽水蓄能、盐穴储能和电化学储能为主,制氢储能和储热储冷为辅的多元储能体系,打造千万千瓦‘储能之都’,走出一条多元、协同、互补发展的新路径。”市新能源产业链专班副组长、南宫28娱乐平台市能源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程乐宁说。

  因势而动,顺势而为。泰安拥有全省最大的岩盐矿床,多年开采形成容积巨大、密闭性好的采空盐腔70多个。变“废”为“宝”,泰安盘活资源发展盐穴储能,编制全国首个区域盐穴储能储气专项规划,确定“前端采盐建穴、中端储能储气、后端建网延链”的链式发展新路径。多年来,我市盐穴储能规模实现了从10MW到300MW、350MW、660MW迭代升级,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预计到2030年,泰安盐穴储能装机将突破350万千瓦,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盐穴储能基地。

  泰山、徂徕山水头高、距高比小、地质条件良好。充分借鉴泰山抽水蓄能一期项目经验,我市深挖徂徕山抽水蓄能资源,总投资107.5亿元、装机180万千瓦的泰安二期抽水蓄能电站已进入建设高峰期,预计2027年首台机组并网,提前一年投运;泰安三期45万千瓦电站已纳入国家规划。预计到2030年,我市抽水蓄能装机容量将突破425万千瓦,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抽水蓄能产业基地。

  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目前全市新能源发电量80.6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比重37.9%;在建在运储能装机超过500万千瓦,居全省首位。一个又一个能源项目落地生根、迸发动力,推动泰安千万千瓦“储能之都”加速形成,将进一步服务保障电网调峰填谷、新能源消纳,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绿色低碳转型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我市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下,泰安各级各部门、各行业领域协同发力,不断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巩固提升生态碳汇能力,泰安坚持算大账、算长远账,加快构建绿色生态廊道,花大力气实施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修山、治水、增绿、整田、净湖。去年完成成片造林235.68公顷,廊道绿化120.4公里,森林抚育面积1504.65公顷,完成治理历史遗留废弃矿山41处,逐步恢复历史遗留矿区生态系统功能。如今,采煤塌陷地变身“致富塘”,废弃矿山上再造生态绿洲,污浊断流的水系焕发新生,泰山绵延处、汶水川流间,一个个绿色奇迹被创造。

  在绿色建筑领域,新建房屋不再仅仅追求外观的宏伟,更注重节能、环保与可持续性。我市制订《泰安市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统筹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新开工装配式建筑158.03万平方米,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达50.54%。

  在绿色交通领域,我市加快交通运输结构调整,2024年,全市水路运输货物周转量1.73亿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7.47%。积极推广新能源营运车辆,我市加大政策性资金补贴力度,累计完成更新城市公交车62辆,年度新增和更新新能源巡游出租车、网约出租车占比分别为56.58%、90.86%。

  全面强化保障支撑能力,我市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双十工程”,全社会研发投入92.7亿元,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平台,获批筹建省重点实验室14家;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联动作用,支持生态环境安全、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及保护等工作,提供再贷款减碳引导专项额度10984.3万元,累计拨付贴息资金27.46万元,惠及143家碳减排重点领域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开展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活动,家电以旧换新16.12万余台,汽车以旧换新2.27万余辆,有效提升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回收利用水平。

  绿色,是泰安乘势而上的底色。“今年是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加力提速的关键一年,泰安将全面激发产业重塑新动能、绿色低碳新动能、区域协同新动能、要素供给新动能、体制机制新动能,加快探索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引领全市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努力在先行区建设中彰显泰安担当。”泰安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办公室主任徐兆兵说。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