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此次在國常會上獲批的新項目分別是廣西防城港核電三期(5、6號機組),廣東臺山核電二期(3、4號機組),浙江三門核電三期(5、6號機組),山東海陽核電三期(5、6號機組),福建霞浦核電一期(1、2號機組),共計5個工程、10台新機組。
華北電力大學能源網際網路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永利表示,2025年核電審批首次開閘,釋放了一個清晰信號:在全球能源轉型和碳中和目標下,中國正在加快構建以清潔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核電作為穩定、清潔、高效的基荷能源,被進一步確立為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撐。這不僅體現出國家對核電技術自主可控能力的高度自信(如“華龍一號”等成果應用),也標誌著核電建設從階段性審批向常態化推進過渡。
“2022年以來,我國已連續四年每年核準10台及以上核電機組,中國核電發展政策保持連續性,由過去對核電發展較為保守轉變為偏快速發展,核電政策進入快車道。”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員康俊傑認為。
在廈門大學能源研究院副院長林伯強看來,核準數量增多,體現了核電發展的重要性以及相關技術日益成熟。
在技術路線選擇上,此次新核準的10台機組中,共有8台機組採用“華龍一號”技術。這也讓全球範圍內我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的在運與核準在建機組總數增至41台。
其中,中廣核在此次新核準項目中的佔比最高。防城港核電三期、臺山核電二期均將採用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其他三個核電項目則分別隸屬於中核集團、中國華能以及國家電投集團。
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4年,我國每年核準的核電機組數量分別為6台、4台、5台、10台、南宫28下载10台和11台。
王永利認為,核電工程歷來是擴大有效投資的重要拉動力,這種節奏化、規模化的審批,有助於産業鏈上下游的協同發展,使上游供應商能夠建立長期産能規劃,中游施工企業實現連續作業,下游技術服務商獲得穩定市場。
“以單臺國産百萬千瓦三代核電機組約200億元的投資力度估算,此次新核準機組的投資總額或將超過2000億元,能夠有效拉動總體投資力度,推動核電裝備製造體系形成規模化、連續化發展的良性迴圈,保障核電經濟性持續提升,為未來能源結構轉型打下堅實基礎。”王永利説。
此次國常會強調,發展核電必須確保安全萬無一失,要壓實參建單位和業主單位主體責任,按照全球最高安全標準建設和運營核電機組,持續加強安全監管能力建設,切實兜牢核電安全保障網。南宫28下载
“作為電力系統的基荷,核電能夠穩定出力,並且基本上是零碳能源,如果核電安全性能夠有保證,有利於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中國能源研究會碳中和産業合作中心專家、北京燃氣研究院副院長白俊介紹。
生態環境部核電安全監管司司長侯英東4月23日表示,截至目前,我國核電機組已安全運作600多堆年,一直保持良好安全業績。我國核電機組指標繼續保持全球領先水準,在建機組建造品質整體受控。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4月27日發佈的《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25)》藍皮書(下稱《報告》)顯示,截至目前,中國在運、在建和核準建設的核電機組共102台,裝機容量達到1.13億千瓦,核電總體規模首次躍居世界第一。
“近年來,我國核電已經進入積極安全有序發展的快車道。58台運作機組保持良好的安全穩定運作記錄,核電産業快速發展、技術迭代升級、規模不斷擴大,部分領域實現從跟跑到並跑、領跑的跨越。”生態環境部副部長、國家核安全局局長董保同説。
《報告》顯示,在核電裝備製造方面,我國實現了核電關鍵主設備100%國産化以及關鍵零部件技術的自主可控,2024年國內核電主設備累計交付114台套,較2023年增長一倍。
“我國堅持積極穩妥推進核電發展,同時推動核能供熱等應用新場景,在運核電機組的安全性指標居全球首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能源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韓雪表示,我國核電發電量佔比仍然較低,未來還需要進一步推動核能的開發利用,通過技術創新使其更安全、更高效、更靈活、應用場景更廣泛。
王永利認為,除了大型陸上核電站,模組化小型堆、海上浮動核電站也將成為重要發展方向。總體而言,核電將不僅是能源革命的“穩定器”,也將成為新質生産力的代表力量。
免責聲明:中國網財經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站註明“來源:中國網財經”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號
關於我們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外宣服務與廣告服務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舉報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