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盆地這片被地質學家稱為“天然地質博物館”的土地上,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以下簡稱“西南油氣田”)用一組躍動的數字,改寫了中國天然氣工業的歷史:46年建成首個百億方氣區,13年突破200億立方米,雙“3年”接連跨越300億與400億立方米大關。
“十三五”以來,西南油氣田作為全國唯一以天然氣為主的特大型油氣田,天然氣年產量佔據全國五分之一,帶動相關產業發展,GDP貢獻值達1.7萬億元。按1戶家庭日均用氣量1立方米計算,2023年以來,西南油氣田年產天然氣可滿足超過1億家庭、3 億人一年的用氣需求。
從毛主席視察隆昌氣礦點燃的“爐火”到萬米深井鑽探的“地火”,西南油氣田用一場跨越半個世紀的能源革命,詮釋著“能源安全就是國家安全”的時代命題。
四川盆地天然氣資源量全國第一,但超深層、高含硫、強非均質的地質特性,讓勘探開發如同“在瓷盤上找裂縫”。
在安岳氣田作業現場,技術團隊通過“風險勘探+集中評價+滾動擴邊”三位一體體系,讓高石009-H12井測試日產氣量突破百萬立方米,正是這種“向地球深部要資源”的戰略定力,讓常規氣從川中古隆起向外圍拓展,探明儲量躍升60%。
2023年12月14日,西南油氣田年產天然氣突破400億立方米,標志著我國西南首個年產400億方大氣區正式建成。
而這背后是核心技術的突破。深層頁岩氣鑽井周期從120天縮短至95天,井均測試日產氣量提升30%。在川南頁岩氣田,2024年6月,中國最大頁岩氣生產基地——中國石油川南頁岩氣田累計產氣801.9億立方米,是目前中國首個累產氣突破800億立方米的頁岩氣田。
更震撼的是深地川科1井,這口瞄准寒武系地層的萬米深井,共有7項難度指標位居世界第一,為上產500億立方米目標筑牢了資源根基。
從1958年川中石油會戰結束西南無油歷史,到如今形成四大百億工程和五個萬億級增儲新陣地布局,成為中國石油唯一擁有天然氣全產業鏈的地區公司,西南油氣田實現了從資源消耗型向創新驅動型的質變。
在重慶豐都方斗山農場,3200畝林地正悄然進行著一場“碳交易”。這個由西南油氣田主導實施的碳中和林業碳匯項目,利用自身林地資源,以挖掘存量林地資源的碳資產為路徑,於2022年12月獲得首張碳中和証書,從源頭上減少了天然氣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在四川省資陽市樂至縣,西南油氣田建成投運的首座充電站成為綠色能源的新地標。該站不僅配備了先進的充電設施,更以其綠色環保的理念,引領著區域交通的綠色轉型。
近年來,西南油氣田緊緊圍繞國家“雙碳”戰略目標,加快推動能源綠色轉型,統籌天然氣勘探開發與新能源協同發展,打造“天然氣+風光電、余壓發電、伴生資源、氫能”的綠色發展西南模式。
走進安岳淨化廠,2套余壓發電裝置正將天然氣輸送過程中的壓力差轉化為電能,年發電量超890萬千瓦時,相當於減排4950噸二氧化碳,節省用電成本490萬元。
事實上,早在2023年12月,安岳淨化公司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就完成並網測試且正式投運,共布設947塊光伏組件,總裝機容量436千瓦,年發電量預計41.443萬千瓦時,與傳統火力發電相比,項目每年可節約標煤126.61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29.18噸。
更令人矚目的是,2024年1月17日,西南油氣田首個光伏示范工程——攀枝花釩鈦園區配氣站分布式光伏項目及天然氣余壓發電設備正式投運,日均發電量超6000千瓦時,年減排二氧化碳約2000噸,節約標煤780余噸。
在威遠氣田,隨著首批合格成品正式下線,威遠日處理100方氣田水伴生資源綜合利用及達標處理試驗裝置圓滿通過驗收,讓曾經的工業廢水變身“液體礦山”。這是全國首個類似裝置,標志著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在“天然氣+伴生資源”的綠色能源發展領域取得新突破。
這項技術不僅破解了環保難題,更探索出“天然氣+新能源”的融合發展路徑。近年來,西南油氣田新能源業務對傳統氣田的替代率逐年上升,標志著綠色動能正改寫能源版圖。
縱橫川渝的7萬公裡集輸管網,如同大地血脈般將3000余口生產井與千家萬戶相連。在相國寺儲氣庫,4700萬立方米日調峰能力可滿足2.1億戶家庭單日用量,承擔全國25%應急保供任務,守護長江經濟帶與京津冀的溫暖。
如今,南宫28西南油氣田在油氣勘探領域創新打造了“業務管理流程化、協同工作平台化、成果共享網絡化”的工作模式,使方案審核流轉周期縮短超30%,運行與管理成本降低約20%。
在工程技術領域,西南油氣田實現近200口頁岩氣井的遠程監管與指揮,形成“室內決策+現場實時調整”的壓裂協作新模式,每井次減少2名現場監督人員,壓裂設計符合率提升至95%。同時,在協同研究領域,西南油氣田構建以工廠為核心的數字孿生交付體系,整合模型、數據與文檔,實現工程合規、質量、安全、進度及投資的全方位管控,初步形成“地面工程信息感知體系+流程管控體系”。
2024年,西南油氣田打造建設的中國石油首個特高含硫智能氣田——鐵山坡智能氣田通過驗收並正式上線。中國石油首個智能天然氣淨化廠試點——大竹智能淨化廠建設成功。雙“首智”的成功問世,為智能氣田建設的優化迭代,以及在行業內復制推廣提供了基礎依據和寶貴經驗。
未來,西南油氣田將以數字化轉型總體方案為指引,以科研生產需求為導向,聚焦12個典型業務場景,逐步構建“生產管控數字化、工程建設數字化、協同支持數字化”。
西南油氣田的跨越式發展,印証了“爭當主力軍不僅要看產量,更要看對能源體系變革的引領力”。當“高質量上產500億”的目標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同頻共振,這片熱土正書寫著新時代的“氣化中國”樣本。(房金)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